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看农信 > 详细页

返回上一级

“1+4”模式助推嘉峪关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

来源: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6日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收获是耕耘出来的。党的二十大以来,甘肃嘉峪关农商银行积极践行省农信联社“强党建、促发展、化风险、严整改、抓合规、增效益、真关爱”21字工作总要求,保持定力、持续发力,实施“1+4”模式,从全省农信倒数的高风险行社到资产质量跻身甘肃农信系统中上水平,打了一个漂亮的化险脱困“翻身仗”,发展的跃升令人赞叹,背后的变化可以说是焕然一新、精彩逆袭。

  ——打赢资产质量“翻身仗”。不良率1.74%,比2021年末下降了5.2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61.10%,较2021年末增加140.65个百分点;摘掉了“高风险”机构帽子,跻身甘肃农信系统中上水平。

  ——驶入主业发展“快车道”。目前,各项存款余额600405万元,较2021年末增214193万元、增幅55.46%;各项贷款余额486540万元,较2021年末增212549万元、增幅77.58%,存贷主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把稳高质量发展“方向舵”。存款市场份额10.14%,比2021年末提升1.61个百分点;贷款市场份额6.56%,比2021年末提升1.83个百分点;2014年统一法人后累计税收入库15306万元,近2年累计税收入库2092万元,每年年均入库超765万元,真正践行社会责任。

  ——勇夺甘肃农信“小冠军”。2024年上半年甘肃农信绩效考核排名第一,2023年甘肃农信绩效考核排名第一,荣获2023年嘉峪关市金融贡献奖、甘肃农信综合经营管理先进单位、贷款营销先进单位、不良资产处置先进单位等殊荣。

  

持续提升“第一认识”,增强高质量发展共识

  思考发展困境,嘉峪关农商银行党委班子牢牢把握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合规性,更加坚定一定要回归本源,更加发自内心地认同并贯彻省联社党委立足“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和“农村金融主力军、乡村振兴排头兵、普惠金融领跑者”的使命任务。把客户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全行确立了“抓基础客户,做小额贷款”的工作方向,强力凝聚“不做大客户,做大客户数”的共识,明确将80%以上的信贷资源配置到支农支小支微领域,1000万元以上大额贷款原则上只降不增。力求通过高质量发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近两年,累计为客户授信208.3亿元、融资47.11亿元,推动支小支微贷款稳定增长,余额超过15.57亿元,支小支微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超过33.05%。

  

发挥党建“最大优势”,筑牢企业“根”和魂

  用好党建引领这个“关键招”。旗帜鲜明树牢“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的理念,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第一议题”落实,深入实施党建“112强基工程”,完善党建“1+N”制度35项。以“做小、做散、做精、做快”为切入点,常态化开展“进网点、站大堂、提服务”活动,促进“党建+金融”深度融合发展,近两年,累计成立“党员突击队”6支,建立党员先锋岗26个,开展各类联建共建活动180余次,宣讲金融政策200余次,累计完成整村授信13个;涉农贷款余额33652.68万元,较2021年末增17189万元、增幅104.41%;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31211万元,户数822户,余额155740万元,较2021年末增14033万元,其中首贷户新增140户,投放金额增加40718万元,其中当年发放首贷户66户,投放金额19560万元;累计发放消费贷款129841.36万元,消费贷款余额471124.99万元,较2021年末净增202593.55万元,其中当年累计发放40013万元。

  用好队伍建设这个“发动机”。着力在员工关心的琐事、小事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员工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鲜明树起“重实干、重实绩、重基层”的选人用人导向,完善中层后备干部、后备运营主管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在职学历教育、职称及专业技能提升。深入推进“走出去、引进来”培训机制,真正让干部员工思想政治强化、业务技能水平提高、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近两年,累计入库中层后备8人、后备运营主管7人,9人进入中层管理序列,50余人开展岗位轮换,开展各类培训教育80余次,15人得到专业职称晋升奖励。

  用好企业文化这个“动力源”。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传承“背包银行”精神、“铁人”精神、家园文化,积极践行“手拿铁算盘、怀揣铁账本、心怀铁规章”优良传统,牢固树立“知敬畏、重合规、守底线”的合规意识和“以廉为荣、清而有为”的廉洁理念,以服务、管理、经营、风控、合规五大支点构筑客户信赖的基石,打造“客户满意、员工获得、股东赞许、监管认可、社会称道”的有温度的百姓银行。近两年,累计向社会捐款10万余元,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活动20余起,设立社会监督员30余人,建立图书角13处,开展企业文化讲座40余期,慰问老员工、老党员150余人。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聚焦贷款抓发展。按照“坚守定位、筑牢抓手”工作总要求,响应国家减费让利惠企利民政策,树立“扩面、降额、提质、增效”的信贷投放思路,深入开展“首贷户”行动,加快兴陇税易贷、惠捷贷、兴陇快贷等小额经营性贷款投放,加大农小贷、卡贷通、按揭(装修)贷、综合消费贷等小额产品的营销拓展,巩固并拓宽了业务主阵地、主战场,服务市域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有效提升。较2021年末,贷款增加20.26亿元,信贷客户数增加3269户,增幅129.57%;平均贷款利率下降0.48个百分点,营业净收入较同期增加2275万元,增幅59.55%,拨备前利润较同期增加1811万元,增幅106.13%,经营质效明显好转。

  聚焦存款抓发展。按照“做强主业、守正创新”工作总要求,坚持“存款立行”不动摇,坚持调结构、降低资金成本,在对公存款和个人存款盘定转活上下功夫,推动建立“机构类客户领导抓、优质客户重点抓、重点客户专人抓”的存款长效机制,实现存单客户向持卡客户转变,代发类账户向存款类账户转变,积极开展高成本存款向低成本存款转换,推动存款量质双增。较2021年末,存款增加21.42亿元,净息差2.11%,较年初增加0.24个百分点;净利差2.04%,较年初增加0.28个百分点;较2021年末,借记卡新增9940张,信用卡新增11377张,陇明工卡新增6350张,代发工资户新增42449户。

  聚焦化险抓发展。按照“退高为要、信贷提质”总要求,坚持把风险化解作为压倒一切的“一号工程”,抢抓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有利契机,坚持自主清收和协助清收同向发力,持续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建立“日监测、周通报、月推进”机制,针对性制定疑难问题解决方案并督促落实执行。2022年以来,累计实现清收化解不良贷款20984万元,完成自主清收计划任务17477万元的120.07%,现金清收占比达到13.1%;累计接收抵债资产27处,抵偿金额22638万元,收回现金9541.81万元,现金回收率75.02%;已累计处置政府置换贷款10555.6万元,处置率52.44%。

  

坚守合规“必由之路”,积聚高质量发展动能

  抓内控合规夯基础。按照“体系先行、制度约束”总要求,构建“纵到底全流程,横到边全覆盖”的内控合规体系,结合信贷、风险、内审等环节发现的制度漏洞和突出问题,建立“三位一体、上下联动”的管控体系,完善客户准入和退出机制,构建客户统一授信体系,持续出台系列制度。近三年来,累计修订各类信贷、风险、内控制度34项,以合规管理的“铜墙铁壁”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抓风险防控强约束。健全权责一致的风险防控和处置责任机制,持续深入开展“制度建设执行提升年”活动以及“监管处罚专项治理”“反洗钱专项治理”“案件综合治理”和信贷、柜面、财会“三大提升工程”4项专项行动,开展“百日攻坚”活动,推动存量风险加快出清、增量风险有效遏制。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施信贷业务全流程管理,健全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实施方案30项,风险防控能力和内控合规水平显著提升。

  

突出管理“永恒主题”,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围绕短板弱项促提升。全方位补短板、除积弊、强管理,着力消除影响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的“隐患”,选派金融助理31名下沉社区、村组,推动主责主业更加突出。制定《嘉峪关农商银行绩效管理办法》《嘉峪关农商银行按月绩效考核办法》农区绩效高于城区,城区高于部门,并适时根据考核结果、征求意见反馈情况持续进行修订完善,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指挥棒”作用。规范股东资质、提升董、监事履职能力,公司治理机制更加完善、金融服务更加优质。

  围绕作风建设提能力。立足主责主业,聚焦目标任务,积极营造心无旁骛干事业、全力以赴争一流、雷厉风行马上办、求真务实真负责、不畏困难勇向前的好作风,坚持“四下基层”,设立董事长信箱,把严管严治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健全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全面从严管理机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近两年,听取员工意见建议50余条、服务对象20余条,解决矛盾问题10余个,开展党纪学习200余次,警示教育117余次,下发监督提示书35余次。

浏览量:
上一篇:
下一篇: